5月20日, “中韩影视文化产业论坛”在成都启幕,共论中韩影视表演领域的平台合作趋势,展望中韩合拍影视作品的市场机会。
本次会议也受到韩国文化领域重视,从CJ集团会长孙京植到SM娱乐集团会长李秀满,从韩国每经传媒集团会长张大焕到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文化咨询产业室室长尹太镛,韩国文化产业领域的领军人物几乎全数亮相。
记者注意到,去年7月《中韩电影合拍协议》签署以来,中韩合拍片不再受进口片配额限制,两国电影产业交流合作迈向新层面。签订合拍协议的“蜜月期”过后,中韩电影通过《重返20岁》、《坏姐姐之拆婚联盟》、《蜜月酒店》、《分手合约》等一系列“大动作”,在资金、人才、营销等方面探索了优势互补的可能性。
光线传媒王长田认为,虽然中韩影视合作空间巨大,但同时也要看到中韩两国在市场和文化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比如艺人养成、合约意识、表现形态、政策差异等,这些也是双方建立影视合作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近期中韩合拍电影《重返20岁》以一种新颖的方式进行尝试,取得了3.7亿元票房的佳绩。这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中韩合拍电影,因为它一上来就考虑了文化差异。
韩国宝蓝电影制作有限公司会长李柱益直言,目前中韩两国相互交流还没有达到理想的高度,中国的票房规模非常大,但是合拍电影的票房并不是很理想,听到这个以后我觉得我们必须得汲取一些教训,今后把中韩两国的合拍电影做出更好的成绩。
李柱益有中韩合拍经验,他还表示,中韩两国应该发挥1+1大于2的合力作用,“好莱坞拥有百年的历史和技术,它在这方面有非常好的经验,所以中韩两国,还有亚洲各国电影人的智慧结合在一起,应该进入好莱坞的市场,然后来引领全世界的电影市场,这才是中韩两国取得协同效果的一个好的方法。我们不要单纯地看一个市场,我们要看到中国的内容,韩国虽然比中国走在前面,但是它也有很多失败的经验,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可以进行合作,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少走弯路,所以并不是1+1等于2,而是1+1等于5或者10。”
中韩合作须适应网生代青年观众需求
数据最能说明中韩两国文化产业合作的热度:过去6年中,中韩两国间的文化产业交易量增加了3倍。这并不是单纯的内容交易,还包括平台出口、资本投资、联合制作等。“简而言之,合作水平现越来越高,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中韩影视合作面临的挑战:必须找到横跨两国语言、文化的人才。中韩电影人在合作创作内容时必须适应中国互联网时代的青年观众需求。中国电影观众平均年龄不超过25岁,是伴随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成长的一代,对于传统电影的表现手法和内容接受度差,这与韩国市民观影,平均每位国民一年看4.3次电影的现实不同。
2014年,中国电影市场超过300亿元,今年或超过400亿元。有机构预计,2017年中国票房就会超过好莱坞,成为世界第一大票房市场。潜力巨大是吸引外来投资者的重要原因,但是中韩合作必须找准方向和目标受众,只有满足网生代青年观众需求,从版权买卖、影视人才、合拍制作、资本运作、大IP全产业链开发等各个维度深度合作,才能发挥中韩两国合作的更大能量。在互联网时代,中韩合作是必然趋势。
韩国PMC会长宋承桓在会上直言,韩国市场狭小,相比之下中国市场更加庞大,“两国之间到了合作的时代,可以创新出亚洲内容,支配世界市场。”